产生乳糖不耐受的原因是什么?我国乳糖不耐症的现状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59:50

乳糖不耐症

有些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鸣,甚者会腹泻(俗称闹肚子),原因是这些人有乳糖不耐症。对于常喝牛奶的人则很少有这种情况。 什么叫乳糖不耐症呢?牛奶含有丰富的乳糖,一般在4.5-5.2%之间,因地区不同、饲料不同、品种不同而异。人们食用牛奶后,乳糖需在人体内经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有的人体内乳糖酶少,因此,对乳糖就不能分解吸收,结果乳糖进入肠道后端,被肠道的细菌发酵而产酸、产气,这就是乳糖不耐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厂家生产一种叫做低乳糖奶的产品,因其部分乳糖在工厂加工时,已被分解,所以叫低乳糖奶,可能更适宜有乳糖不耐症的人。
当然也可以喝酸奶,因为酸奶在加工过程中,在乳酸菌的作用下,也有一部分乳糖被转化,所以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喝酸奶更好一些。 但需注意,喝酸奶不能热了喝,否则就会使酸奶变成豆腐花了。同时再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在喝奶前最好先用面包、鸡蛋之类的食品填一下肚子,这样也可避免拉肚子。

乳糖不耐受五大原因

乳糖是奶类含有的一种糖类,在小肠中必须经乳糖酶的水解变为两个单糖,即葡萄糖和乳糖后才能被吸收。乳糖酶缺乏的人,在食入奶或奶制品后,奶中乳糖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体积增加,肠排空加快,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肠并在大肠吸收水分,受细菌的作用发酵产气,轻者症状不明显,较重者可出现腹胀、肠鸣、排气、腹痛、腹泻等症状。医生们称之为乳糖不耐受症。具体来说有以下五大原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发病率与年龄和种族有关,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机体疾病康复可后恢复正常

4、对于小儿来说,秋季多发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会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持续饮奶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5、大剂量服务头胞类、内酰胺类抗菌素后也会引起继发性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