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头的故事~~!~!急 100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8:24:49
100~!~!~ 急~~

粉笔头的故事

“鸿门宴范增老谋深算,项庄拔剑起舞,意在沛公。一时间,风云变色,紧张气氛笼罩在每一个就餐者的头上。”我正手持课本,梭巡在教室过道里,眉飞色舞地讲着,突然“啪”地一声,一个白色粉笔头不偏不倚落在翻开着的书页上,我循着粉笔掷来的方向望去,姜东使劲低着头指不安地拨弄着课本。

没错,就是他!我心里掠过一丝怒气,这个姜东,打从一个纪律涣散的班级转到我班后,就没有消停过,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揪前桌的小辫,撤同位凳子;铅笔盒里放毛虫,课桌洞里点蜡烛。虽上了高二,但他好象总也长不大,恶作剧连续不断。这回该敲打敲打他了。于是我站到姜东面前,断喝一声:“站起来!为什么乱扔粉笔?”他把脖子一梗:“我没扔。”“不是你是谁?”“不知道!”这下倒好,师生二人都僵在了那里。我把火使劲往下压了压,给自己找台阶:“下课后你到我办公室,同学们继续看课文。”

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听到后面有脚步声,没理睬,放下课本一回头,跟进来的不是姜东,而是他的同桌——一个很文静的女孩,我班的学习委员。“老师,你错怪姜东了,粉笔是我投的。”接着她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刚才她发现有个同学在做小动作,就拾起粉笔头掷过去,想警告那位同学,谁知准头太差,打到了我的课本上。她本来想解释,却又爱面子,一时鼓不起勇气,结果害得我把姜东冤枉了一回。

“先入为主”是教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粉笔头事件”来说,若不是我事先对姜东存有成见,怎么会认准肇事者一定是他呢?无端地指责不仅会伤害一个学生的情感,甚至可能摧毁他求知上进的愿望,特别是对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刚刚建立的一点自信,老师三言两语的武断结论就能使它荡然无存,从此又回归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最不愿见到的事。

苏轼曾这样反问自己:“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啊,不经观察了解、凭主观臆断办事、戴有色眼镜看人,往往会使教育工作陷于被动、使教师的满腔热情一片心血付之东流。这个教训够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