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电影 野草莓 电影剧本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9:48:45
导演是英格马伯格曼

他要的是剧本~~

意识流手法虽然是从文学传给电影的,伯格曼却让《野草莓》却显示了独特的、电影的意识流特色。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因为倘若只是简单照搬二十多年前就大行其道的文学意识流手法,影片就无甚意趣了。

文学以文字为媒介,电影以画面为载体,二者有重要差异。早期电影未脱文学桎梏,往往并未发挥出画面特长,只追求表达出文字能传达的意思。伯格曼却是一位地道的电影人,他不但不唯文学马首是瞻,而且时常刻意驱除文字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画面表现力。“我们要避免根据书本来拍摄电影。文学作品中的非理性境界,它的生命胚胎,常常是无法改变成为视觉形象的——反过来,它却破坏了电影所特有的非理性境界。”对于伯格曼,电影不是从剧本文字转为画面,而是应当“把韵律、心情、气氛、紧张、场景、情调和气味,改变为对白字句,而形成一部可以理解的电影剧本”。《野草莓》摆脱了过去电影依附于文学或舞台戏的传统,用特色鲜明的电影手法表现人物的意识流。

《野草莓》最大的优点,就是幻境与现实的过渡非常自然,梦幻、记忆和现实交融无间。伯格曼充分运用了电影的画面优势来达成这一点。譬如第二个梦,伊萨克入梦前坐在草地上凝望童年旧居,那是座空寂的房子,然后画面渐变,正门上多出一幅门帘、屋前添了一口水井,树影开始摇曳,房屋焕发出生机;伊萨克的内心独白伴随画面渐变而响起:“我不知道是怎样发生的,但这天是活生生的现实,融入在更加清晰的回忆想像中、在我眼前闪现……”——在音画的柔和过渡下,旧日景象复活了,梦境开始。

此片更为新颖之处是:在梦境中将现在时与过去时、现实中的人与梦幻中的人并置于同一画面——第二、三、四个梦中,老年伊萨克都在草莓地上遇到年轻时的萨拉,并且在后两个梦中还与她对话。若按一般电影的常规手法,伊萨克在梦中回到过去时也应当变成青年,但在《野草莓》的梦境中,他始终垂垂衰老,与他青春妙龄的爱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手法体现了意识流的理论主张: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充分发挥心理意识可肆意纵横于时空之间的特点,自由地将往昔与现在、梦幻与现实、记忆与想象等融为一体。在《野草莓》中,观众每每忘记梦境与现实的边界,就是因为时空界限的模糊,老年伊萨克,或者更确切地说:老伊萨克的“反思意识”始终贯穿每一个梦境与现实的片断,成为全片的隐形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