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为何投靠伪满州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0:45:23

马将军是故意的假投降为了保存实力在跟日本人一搏。当时国民政府不给抗日联军经费,马将军也是没办法啊。我就是黑龙江哈尔滨的。
  马占山是东北军的著名抗日将领。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他第一个敢于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向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武装抵抗,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
  马占山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自幼家庭贫困,因生活所迫投身于“绿林”;二.成长于军阀混战之中,因勇敢善战,当上东北军的旅长,在奉系军阀中显露了头脚;三.转变于民族危亡的关头,首赴国难,敢于抗命蒋介石,坚持抗战;四.善终于新中国,他在政治思想.观点.立场的转变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真挚热爱的感情。
  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活中,如同当时其他历史人物一样,既有他的局限性,也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这就是他在抗日战争中那种视死如归.身先士卒.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战斗精神和他坚持抗日的爱国思想。他这两个特点,使他能够在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占山出身贫寒,在苦难的生活中奋斗,养成他倔强的性格和胆大过人。他在清军和奉军中勇敢作战,“屡建战功”由哨官擢升到旅长。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在“二十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的情况下,他激于民族义愤,爱国主义思想大增,敢于抗命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在嫩江河畔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江桥血战中他亲临前线指挥,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飞机大炮在身边爆炸,他躲都不躲”
<1>。他以两千之众,多次击败日伪军七千余人的进攻,以寡敌众,蜚声中外 他任伪职期间,在敌伪官员面前,表现不卑不亢,使敌人难以察觉他怀有异志。他苦心筹措,耐心等待,终于率领他的抗日部队和携带大批辎重.金钱物资走出敌人“虎穴”,又重新打起抗日旗帜战斗下去了。

 
 马占山虽然深受军阀思想习气的熏染,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深明大义,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决然走上抗日战场。他历尽千难万险,从东北黑龙江到祖国大西北,始终坚持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种思想,成为他的行动指南,并以他的抗战行动,带动了广大群众参加了抗日救国斗争。此外,在马占山身上还有一些可取之处,如重友谊,讲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