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烦恼即菩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2:00:36
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有烦恼是好事,有了烦恼就会思考,就会想为什么这么烦恼,怎么才能不烦恼,才知道要看破,放下,方能得大自在,这就是菩提。

“烦恼即菩提”语出《六祖坛经》,坛经中,六祖慧能将这句话做了进一步阐述“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菩提是觉醒、开悟、智慧的意思;烦恼是迷惑、愚昧、困扰的意思。悟了是菩提,迷中是烦恼。烦恼和菩提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有分别、执着、计较的念头,就是烦恼;反之,虽然心仍然照常活动,照样起作用,但是没有自私自利的分别、执着与计较的念头,就是智慧。
“烦恼与菩提,皆是一心,本无自性,能转烦恼为菩提,即是转识成智义。”这是最高的境界了。
然“烦恼是苦,菩提是乐,苦非乐故;烦恼是暗,菩提是明,暗非明故;烦恼是业识妄心,菩提是清净真心,妄非真故。”告诉我烦恼非菩提,菩提来自于烦恼,但烦恼不是菩提。
“所以初学佛人,万不可说:‘烦恼即是菩提。’只可说:‘无烦恼不成菩提。’”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问:什么是“烦恼即菩提”?
宣化:你如果不知道,那你可以多生些烦恼啊!这没有什么可学的,一点不困难,反掌之易而已。你这边是烦恼,翻过来就是菩提,这就像冰和水

菩提与烦恼可比水之与波。

水本体清净,由于有风才会有波浪产生,你能说波浪不是水吗?

阿弥陀佛

进入烦恼如同进入意识流这条汹涌的大河,惟有游上岸才能算是过河了。

确定坐禅入定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要‘想’明白什么。
思维活动在不受外界影响的状态下达到的最广阔的领域则是禅宗的至高境界。而能想明白众人想不明白的事情则是禅宗要得到的结果。

烦恼是打开菩提大门的钥匙!
开悟了,烦恼即是菩提。
没有开悟,菩提就是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