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烦恼即菩提”应怎样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0:40:44

烦恼即菩提怎么理解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如何解释?

  菩提(梵语bodhi),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涅盘(梵语nirvana),意译作灭、寂灭、无生、不生不灭之义。修行不与中道法门相应,始终不得菩提,皆是门外汉,与佛道无缘;修行不能离开现世的生活环境,不得另寻他处以安心,应于客观的周遭人、事、物中而得正觉。

  烦恼是由生活中,种种不如意所引生的心境,菩提是由生活中,种种如意不如意所得的觉悟心境;由此可知,烦恼(梵语klesa)不离生活,菩提也不离生活;生活能引生烦恼与菩提,诸位要明白啊!心生烦恼,心也能生菩提,烦恼菩提不离心,离心无烦恼菩提;烦恼当下觉悟烦恼即菩提,菩提不觉悟者菩提即烦恼;是故,菩提由烦恼净化中得,离烦恼无菩提,这就是烦恼与菩提之间微妙之关系,烦恼即菩提若能正观深入,则能入道,与佛常相左右,共游法界,自在自得。

  维摩诘经云:“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

  维摩诘经云:“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生死即涅盘的法则,与烦恼即菩提之义理略同。生死是有生有死,有生有灭,涅盘则无生无灭,无生无死;佛看众生的生死即是涅盘,凡夫看佛的涅盘境界是生死;诸位大德们!生死(梵语samsara)觉悟,生死即涅盘,涅盘不觉悟,涅盘提生死;离生死无涅盘可得,离涅盘无生死,只是迷悟染净有别;当下悟生死,生死何尝不是涅盘,涅盘不悟,涅盘即生死,诸佛菩萨能正观生死涅盘的微妙关系,当下得证甚深正觉,普于法界云游自在,慈悲六道群生,令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

  答:此问本非初机易了,讲之愈详,听之愈味。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盘。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盘。再以海喻,静时曰水,动时曰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若明乎性一而分迷悟,物一而分动静,又何疑乎?即者‘理体’分者‘事相’也。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盘是乐境;已发大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盘,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