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翻译,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19:50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

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

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①。常朝南殿,见典御②进新冰,钩

盾③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

有叔段、州吁④之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

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即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

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是太子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与东宫太子相同。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应当有所成就。”
  等太子即位当了皇帝,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而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为王的弟兄。即使如此,太后(他母亲,原来的皇后)还认为优待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诉说。
  琅邪王十来岁的时候,就骄横恣意,毫无节制,吃穿用住等各个方面,必须要和皇帝看齐。
  有一次,琅邪王去南殿朝拜,见典御官向皇帝进献新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钩盾官进献早熟的李子,于是他回府后就派人去索取,结果没有要到,大发脾气,骂道:“皇帝有的东西,我为什么就没有?”
  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到了这个程度。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大多指责他好像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一样。
  后来,琅邪王讨厌宰相,就假传圣旨,把他杀了,行刑时,又担心有人来救(宰相),于是竟然命令手下的军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他虽然本来没有反叛的意思,(但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他要谋反)皇帝还是因为这个事件把他抓了起来,后来虽然被释放了,可最终还是被皇帝秘密杀了。

  人们喜爱自己的子女,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而今,这样的弊病已经很多了。才德兼备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欢,但那些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当得到怜惜和爱护。
  被父母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是想优待他,其实却反而是害了他。

不很难,只“叔段、州吁”典故。

注释:
①乘舆:帝王的代称。
②典御: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员。
③钩盾:主管皇帝果蔬的官员。
④叔段:郑庄公之弟,受母姜氏宠爱,骄横自恣,后谋反时为庄公所败。州吁:卫庄公宠妾所生,受宠爱,喜争斗,弑桓公自立后,不修德政,虐待百姓,被杀。

译文:
齐国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是太子的同胞弟弟。从小就聪明,武成帝与皇后都很喜欢他,衣服饮食,都按太子的标准。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等到太子即了位,琅邪王就住在别宫,在礼数上超越了本分,与别的王不同;而太后还嫌不足,经常以此为话题。琅邪王十多岁时,骄傲放纵,没有节制,用具、服装、玩的、喜欢的物品,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