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和普通话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8:23:42

韵书是一种按韵编排的字典。《广韵》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今天的学者可以依据《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情况。学者还以《广韵》为桥梁,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所以说《广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研究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另外,作为韵书,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一直起着供文人写作诗文查找韵字及辨析字音、字形、字义的作用。
  《广韵》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是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要了解《广韵》,应先对《切韵》、《唐韵》有所了解。
  《切韵》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
  参加讨论该书编写原则的有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8人,在当时他们都是地位很高的学者和文人。在审音上萧该、颜之推起的作用最大。20年以后,陆法言根据讨论的大纲编成《切韵》。
  据学者考证,陆法言《切韵》共193韵,全书按四声分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0韵。共收11000字左右。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广韵》就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而成。
  《广韵》分206韵,比《切韵》增加13韵。虽然增了韵数,语音体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增加的韵只是把某些包含两个韵母的韵析成两韵。《广韵》收单字26194字,比《切韵》增加1.5倍。注文191692字,比原本《切韵》增加若干倍。《广韵》注文引证丰富,使韵书具有一般字典或辞典的作用。
  《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下面对《广韵》体例做个简要介绍。
  1.分卷。按声调分卷。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由于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五卷。平、上、去、入四个字,除了代表本调类之外,还有直接描述调值的作用。
  2.分韵。同声调的字在同一卷里,在一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