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不能干政的规定哪个朝代开始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8:59:58

1、“宦官不得干政”有明文规定,始于明朝皇帝朱元璋,然后打破这一规定的正是他自己。
2、太祖朱元璋坐上大明王朝的交椅后,“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曾感慨系之地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因此他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等等。朱元璋仍不放心,又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十几个大字,以示震慑。洪武四年(1371)五月,有个宦官因久侍内廷,仗着老资格,议论政事,结果当天就被朱元璋打发回老家,下令终身永不叙用。
3、当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后,成为空前——当然不是绝后——的封建专制独裁者,对功臣宿将、包括自己的亲侄子与外甥都心怀疑忌,必欲一网打尽、斩尽杀绝而后快。这样就不得不以朝夕与共的宦官作为心腹。例如:洪武八年(1375)五月,朱元璋派宦官赵成往河州市马;洪武二十五年(1392)二月,朱元璋派尚膳太监而聂、司礼太监庆童赍敕到陕西、河州等卫,向所属番族宣谕,命令他们卖马,给以茶叶。结果,这次得马 10340余匹,交换出去的茶叶达30余万斤。这些马后来被分配给河南、山西、陕西卫所的骑士。这些都清楚地表明,早在洪武中,宦官便已被委以重任,如到边疆从事对明代国防至关紧要的茶马贸易。

朱元璋于洪武17年下文禁止宦官干预宫廷之外的政务,并下令不得与内官监有公文往来

洪武5年在宫中悬挂刻有训戒后妃条例的红牌,明文禁止后妃问政,洪武17年又颁布了“祖训”,在宫内置高三尺的铁碑,上铸有“内目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规定宦官不得任文武官,请官也不得与宦官有文件往来,宦官官位不能超过四品,并不准其读书识字

每个朝代都有党争. 论据4"明清时期严格管制臣下结党,这一痼疾才慢慢好转"这一说法更不对了,明朝阉党横行,出了一个九千岁,甚至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清朝只是吸取了明朝宦官乱政的教训,严禁宦官干政,甚至不许宦官出京,违者格杀勿论.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