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企业市场运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6:01:26

资源配置而言,市场机制下极具活力的自由竞争,加快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步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使市场经济焕发着其他资源配置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光彩与生命力。然而,也正是由于优胜劣汰的残酷和趋利避害的“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市场机制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经济运行难免出现大的波动,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在一定限度内掌握必要的经济资源和参与必要的经济活动来克服市场失灵,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概括正是经典地阐述了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两者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在市场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当中,市场竞争是我们强调和维护的首要原则,是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计划经济下仅有政府宏观调控而缺乏市场竞争,管理僵化,企业缺乏活力,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种老路已经不能再走。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在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在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发展和完善。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性的环境,为发挥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提供法律和行政支持,鼓励竞争,维护竞争,实现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的功能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市场的创造力与创新性。如果过分强调宏观调控而忽视市场竞争,就容易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从而倒置了本末,有违宏观调控的初衷。

反过来讲,宏观调控是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强调市场竞争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宏观调控,放任自流只能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投机过度、经济大起大落等一系列市场失灵,最终牺牲市场竞争。历史发展与理论演变都已充分证明了二者缺一不可的事实。宏观调控的有否并非划分资源配置方式的标准,关键在于是否确立了市场的基础性地位。政府宏观调控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竞争也不等于放任自流。

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时,应当以市场竞争为主,宏观调控只能在市场竞争不能起作用的领域发挥作用,维护市场的基础性地位,保证市场正常竞争的进行,而不是采取种种措施,过多干扰市场运行,甚至去参与市场竞争,妨碍市场机制运作,其侧重点应在于以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地保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