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出自何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9:08:44
说的到底是什么,从何说起?谁说的,中间有什么故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后两句为“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传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这从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外,仍有证明,比如,元稹为亡妻韦丛先后作过的悼亡诗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等等,字里行间既有睹物思人的“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又有深沉悲悼的“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既有触景伤情的“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又有顾影自怜的“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从这些文字中,足见诗人的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

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年代】:唐
【作者】:元稹——《离思》其二
【内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者】:

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

【注释】:
沧海:浩瀚的大海。
巫山:此指长江巫峡沿岸的“巫山十二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