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趣的生活常识,一般人想不通(例如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3:33:13
氟利昂大家都知道,会破坏臭氧层,我也总听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的如何如何,可是,氟利昂都是在各大洲排放的,跟南极一点关系都没有啊,为什么只有南极上空破坏严重呢?希望有“专业人士”看到。

根据科学家科考结果,科学家们推断:携带北半球散发的氯氟烃的大气环流,随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分流向两极,然后冷却下沉,从低空回流到赤道附近的回归线。

在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6-9月份),下沉的空气在南极洲的山地受阻,停止环流而就地旋转,吸入冷空气形成“极地风暴漩涡”。旋涡上升至臭氧层成为滞留的冰晶云,冰晶云吸收并积聚氯氟烃类物质。

当南极的春季来临(九月下旬),阳光照射冰云,冰晶融化,释放吸附的氯氟烃类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与臭氧反应,形成季节性的“臭氧空洞”。

因为北极没有极地大陆和高山,仅有一片海洋冰帽,形不成大范围的强烈的“极地风暴”,所以不易产生象南极那样大的臭氧洞。但是,北极上空的臭氧在不断地减少。
http://pops.pku.edu.cn/ozone/depletion/reason/index.htm

南极上空的大气层(臭氧层)是最薄的所以最容易破坏!

我只知道这个和高空大气环流有关系,也许是因为南极地区下面的地球相对不动,更容易使氟利昂聚集不散。我们都知道氟利昂是臭氧变氧气的催化剂,并不参与反应,因此氟利昂聚集的越久臭氧分解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