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弱的时候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2:39:46
说法A:一天中光合作用的最强时间大约为10点--11点,因为此时太阳光的强度已经足够,过了11点由于光照太强(特别是夏季,光照太强,气温过高,由于蒸腾的原因,植物叶片的气孔会关闭,气体CO2的吸收量减小),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会减弱。
说法B:二氧化碳含量清晨最高:夜晚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一直增加
傍晚最低: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 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不断减少
由于二氧化碳在正午含量叫少,因此正午的光合作用较弱

这两个原因听着都有道理,但哪个更主要

A更为主要,因为这里要考虑到叶片气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问题,这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气孔对其吸收,那么即使浓度再大的二氧化碳也是吸收不了的,那么光合作用就要大受影响。

A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相当重要,当中午时候特别是夏季,光照太强,气温过高,由于蒸腾的原因,植物叶片的气孔会关闭,气体CO2的吸收量减小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会减弱。

a,
b瞎说,co2是在白天会被消耗,但是谁消耗的它,光合作用!

由于二氧化碳在正午含量叫少,因此正午的光合作用较弱

v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