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实相生,能在小说,诗歌,绘画等方面举几个例子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36:42
对举的例子最好能够作一定的分析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历尽坎坷而最终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这个。。。。。我可不可以说上面这位是误导。。。。。您说得最多算是实的作用。。
虚实相生,是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在实的,也就是具体的物象的表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虚,也就是艺术空间的保留,从而达到意味流长的艺术效果。比如国画中工笔楼阁配写意山水。
在古诗词中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
前面对于瑟声的描写就可以认为是实,而后面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则就是留白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