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沙化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7 06:15:49

主要是人为破坏、牲畜超载、鼠虫成灾。

●其他自然因素:
--地质构造
沙地主要位于河床故道、迎风垭口,第四纪末期的冰川运动,导致河流中心不等量下沉,各大河流及其支流均不同程度改道,旧河床的废弃风沙土壤形成大量沙源,为形成今日沙地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岩性
若尔盖高原面上出露的岩石多为三迭系砂岩、板岩、灰岩和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经雨水的冲刷,随河水流动,当水退干枯后即形成大量的沙源,又经风力作用而造成草地被风沙逐渐覆盖形成沙化。

--区域气候
若尔盖县属高山大陆季风气候,冬春季节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风速大且大风日数多,加之冬季植被枯黄,地表覆盖减少,特别是干旱板结的退化草地,地表蒸发量大,造成表土疏松,从而为风对地表的风蚀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风助沙势,沙助风威的风沙流蔓延,并致使积沙、沙丘的形成和移动等一系列沙化过程的发展,加快了风沙对草原的侵蚀。

--全球温室效应
近二十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变化上升,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伴随著上述因素,一起促进了草地沙化的进程。

据气象数据表明,若尔盖地区气温70年代上升了0.7度,80年代为0.9度,90年代为1.25度。同时降水量减少,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1964年至1985年的平均降雨量为663.6毫米,其中1984最大降雨量达到862.9毫米;而最近几年的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有的年份甚至达到大旱之年1964年的493.6毫米。蒸发量增大,大风风速增大,特别是大风日数增加,六十年代为135天,七十年代高达175天,而八十至九十年代则增至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明显,椐当地牧民透露,1994年以前昂当乔的地下水位大约在0.5米至1米,而2003年全国绿色营同学对昂当乔的三口井测定,它们的地下水埋深分别达2.0米,2.4米,3.0米,而在离莫而玛曲2公里处的一口井则深达5.6米。河流改道,湖泊缩小,沼泽疏干,水源枯竭,湿地萎缩,草原出现大面积干旱,随着风沙的侵蚀,加速了草地沙化。

人为:过度放牧,开垦等
自然:降水,土壤结构,植被覆盖率,水资源的匮乏等
(一)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