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9:50:29
线索是什么?
文章纪念那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加事例)
知道的回答!!
谢了~~~~~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忆》的相关资料 评论 分析: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2卷第6期,后收入《南腔北调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先后颁布《出版法》《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宣传品审查标准》等法令,查禁进步文艺书刊,封闭书店,通辑著名作家,秘密逮捕、杀害左翼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5位“左联”作家被捕,2月7日深夜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为纪念死者,鲁迅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前驱的血》来揭露国民党刽子手们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指出遇害同志的鲜血,“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与此同时,鲁迅还为美国《新群众》杂志撰写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一文,并托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将文章译成英文后寄出。史沫特莱担心该文发表后会对鲁迅不利,鲁迅却说:“这几句话,是必须说的,中国总得有人出来说话!”后来鲁迅为英文期刊撰写的《写于深夜里》一文,更是把黑暗的中国比作看不见的地狱。
1933年2月7-8日,在柔石等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怀着深厚的感情,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左联”五烈士简介
柔石(1901—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曾当过小学教师,1923年在北京大学旁听过鲁迅的课,后来在浙东一带中学教书,参加过农民暴动。193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左联”成员,先被选为执委,后任常委兼编辑主任,是“左联”出席1930年5月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代表之一,作品有诗剧《人间喜剧》,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旧时代之死》《三姊妹》等。
白莽(1909-1931),原名徐白,又名殷夫。浙江象山人。同济大学学生,17岁即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辍学,专心致力于党的青年工作,并担任共青团中央地下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他的哥哥徐培根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航空署长,白莽曾写有《别了,哥哥》一诗,表示同他决绝,并与他的哥哥所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奋战到底的决心。平时从事诗歌创作,作品有《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等。
冯铿(1907—1931)又名岭梅,广东潮州人。五四时期,曾为潮州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参加革命团体。大革命失败后,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