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痞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24:11

文化痞子以游戏、颓废为精神特征,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的一群人。
  80年代初,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的思想思维行动遭到相当大的冲击,一部分人在这个时候处在无所适从的状态,语言和思想行动开始变化,以嘲笑社会的姿态出现,他们颠覆语言,以自嘲的形式掩饰自尊、对社会上的不合理想象气愤但无能为力,于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痞子文化开始出现.王蒴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88年,他的四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其中《浮出海面》改编《轮回》,《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社会上一起非常大的反响,很热闹地过了一个“王蒴年”。

以游戏、颓废为精神特征,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在中国,痞子文化要算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流行极广的王朔作品最具代表性。从公开语本的角度看痞子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者,无非“是些不三不四、不登大雅之堂的令正人君子目不忍赌的盗男娼女,是一些无视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无视社会法纪和社会公德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是一些放浪形骸、放荡不羁的混世魔王和极端的享乐主义者,......是一些社会渣滓。”王朔的作品其实非常“矫情”,人物除了一张嘴,不会任何一技之长,也不用工作,而且往往很流氓,但总是得到爱情,还是看上去很美的那种。真把“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诠释了个透。

你看王朔就行了。

王朔的“痞子文学”是90年代很火爆的文学现象
像《看上去很美》《我是你爸》什么的。。。
后来他涉足影视而放弃了小说创作,才标志这种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