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究四大皆空,又倡导积极人生,是不是有矛盾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5:10:50
我是外行,能否用比较直白的话来说明,不要用太多专业术语

今天工作刚做完,我来给你侃几句。

佛教的目的是要倡导积极人生,可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来指导自己,在积极的道路上就很容易困惑、迷茫,以至于堕入人生的泥潭。

四大皆空,这个空是说当你非常积极的时候,不要太吊死在一棵树上。岁月如歌,斗转星移,都不过是宇宙法则的自动运行。我们顺应这个自然法则好好的活着。就可以象庖丁解牛那样轻松自如的处理人生的事情。

比如,大家都爱钱,可是不能为了钱就干缺德的事情。天天晚上数自己的钞票10来次,这个就说明被钱蒙住了自己的快乐生活。

比如痛苦,人生本来就有痛苦,有痛苦了,也不要太难过,一来痛苦也可以很快就过了,2来痛苦也是我们成长的原料。让痛苦让流水一样,于是痛苦流了过来,又留了过去。我们都是快乐的。

很多人都有你一样的这个疑问。不空的话,就不能真正的积极人生。

至于什么是4大空,有专门的经典书籍,我就不画蛇添足了。你在网上搜下就可以找到的。

当然没有,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於地大,海洋河川属於水大,阳光炎热属於火大,空间气流属於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於地大,血液分泌属於水大,体温属於火大,呼吸属於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於地大,湿润属於水大,温暖属於火大,流动属於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於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积极人生不用说吧!
你还认为有矛盾吗?

佛家认为人的好日子或好果报都是靠自已努力得来的,就是所说你前生曾作过些事情正好你今生能得到回报。但他们又不主张把这些将来的好事看得太重,珍惜眼前,认清自我。比如说人死后能去西天,就不轮回当人当动物受苦了,担心佛佗把他落下。天天惦记是个事儿,虽然也按照佛家的方法去做了,但不一定能达到最终目地,要把这些都放下,心路自然就宽广了,生活也是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