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琵琶、魑魅魍魍详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6:38:40
琴瑟琵琶、魑魅魍魍详解

琴瑟琵琶
qín


qínsèpípa
<名>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珏”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qin, 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某些乐器的通称 [a general name for certain musical instruments]。如:提琴;胡琴;钢琴;口琴


瑟 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一种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古时,瑟常常与琴或笙合奏。

琵琶

pípa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魑魅魍魍

chī mèi wǎng liǎng


chī
<名>
(形声。从鬼,离声。本义:精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