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分析案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3:44:35
甲和他的朋友到歌厅,俩人酒喝多了,甲回到家突然想起他的手提包(里面有60万提车单核商业机密)忘在歌厅了。甲回到歌厅找包,歌厅的经理说没有发现他的包。甲于是在报纸上发寻包启示。并且悬赏20000元.
某乙拾到包后把包交给一个警察保管,因要出差就没有及时寻找失主。乙出差回来,看到当地报纸,于是联系甲说他捡到了包。
甲、乙和那个警察见面后,把包还给了甲。
甲觉得 乙拾到包没有及时寻找失主 自己不应该给他们20000元。
三人于是诉诸法庭,最后法院判决是:甲应该给乙10000元,而那个保管报的警察不应该得到10000元。

请分析案例,说明法院判决的依据。再结合案例,谈依法治国合以德治国。

法院判决甲应该给乙10000元大概是按照无因管理处理.
而那个保管的警察因为属于职责范围之内,不属无因管理,所以不能得到10000元.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不矛盾的
在本案中,无因管理是法律的规定,同时也提倡了人们为别人的事情进行帮忙,并付出相应的回报.

甲应该给乙10000元 毕竟甲也耗费了劳动时间和劳动精力
对甲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和必得的
保管的警察因为属于职责范围之内 不应得
依法和依德是范围上的关系

一个大一个小,法律是道德的最地线..道德可以是法律的一部分影响大 而法律相对较小,法律有强制力做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