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在运动过程中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9 16:53:02

首先劳动只有一个过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
抽象劳动不仅生产出新价值,同时还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
其次,劳动力是商品,它只在市场上才存在,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价值存在于流通领域.
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转移并创造价值.

所以你说的"具体劳动"只生产使用价值,并把原材料的自然属性转移到产品中.
你说的"劳动力"就像商店的商品,被资本家买来的可变资本,用来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商品.

劳动价值论最初是由古典经济学派创立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方法论上的错误,导致了古典经济学的两个难题:即价值规律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价值规律同有机构成不同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马克思通过对这两个矛盾的研究与揭示,从而最终地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变革过程。其理论创新一是区分了劳动力和劳动,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一个矛盾,二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形式,创立了生产价格理论,从而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二个矛盾。

一、方法论变革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理论的变革,同他特殊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与以往的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范畴赋予了新的内容。马克思转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劳动价值论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创立,都是在社会性这一研究视角内进行和完成的,他在经济学上的成功,也是由于他这种立足于社会现实的研究方法的结果。

马克思是以科学的社会视觉来构造劳动价值论的。从商品的物质属性中抽象出内在的社会关系来,把商品的使用价值理解成自然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还用社会性视角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价值的变动关系,分析了价值形式在历史上的演化历程,证明了商品的交换是卖者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买者让渡价值获得使用价值的过程。在物与物的交换的外壳下,隐藏着人与人交换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从社会性视角出发,构建了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一开始就声明:该书的主题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就昭示了马克思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