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07:01:11

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这个论断是否合理。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从林、魏的像西方学习,到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从康、梁的维新变法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过对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追求。
尽管探索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虽然孙中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但好景不长,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篡夺了。中国又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依然没能真正走上资本主义的正确道路。
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不足以战胜延续数千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不足以战胜西方的侵略势力。这也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不彻底的根本原因。
正当中国资产阶级需要时间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人民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无所适从的时候,十月革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他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使广大的一直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人信以为真,从而开始“指导”中国革命。

中国现代行政文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行政文化,这既是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现代的延续,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结果。近代以来,西学东渐,随着欧风美雨的荡涤,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锲合,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融合。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是典范,他们尽力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又力排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在反对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同时,强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如大同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思想和谐地融合成一体,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构建了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基本框架。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自律,坚持行政改革,优化行政组织,开始注重法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