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曲霉的理化性质是什么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7:06:26

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ST
性质:由霉菌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近似的有毒化合物,目前已确定结构的有10多种。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式如图。淡黄色结晶。熔点247~248℃。不溶于水。微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易溶于氯仿、乙腈、吡啶和二甲亚砜。曲霉属许多霉菌都能产生杂色曲霉毒素,如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皱曲霉、赤曲霉、焦曲霉、爪曲霉、四脊曲霉、毛曲霉以及黄曲霉、寄生曲霉等。许多粮食作物如大麦、小麦、玉米,饼粕如豆饼、花生饼和常见饲草、麦秸和稻草等均易被杂色曲霉毒素污染。杂色曲霉毒素毒性较大,主要影响肝、肾等脏器,有强致癌作用。有人认为它是非洲某些地区肝癌的主要致癌因子。各种动物均会因食入被污染的饲料而发生急、慢性中毒、死亡。
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它主要由杂色曲霉(Aspergillus uersicolor)和构巢曲霉(A.nidulans)等真菌产生.杂色曲霉主要污染玉米,花生,大米和小麦等谷物,但污染范围和程度不如黄曲霉毒素.不过在肝癌高发区居民所食用的食物中,杂色曲霉素污染较为严重;在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居民喜食的霉变食品中也较为普遍.杂色曲霉素的急性毒性不强,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800mg/kg体重以上.杂色曲霉素的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和肾中毒,但该物质有较强的致癌性.以0.15~2.25mg/只的剂量饲喂大鼠42周,有78%的大鼠发生原发性肝癌,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该物质在Ames实验中也显示出强致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