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短文:半吨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6:06:05
我念高二时,每月的零用钱是十块,即便在1987年,这点钱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卸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三十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找民工去了。我问一旁的母亲,搬运需要多少钱?母亲说是十五块。我立刻说:“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我们两人一块干,十五块全归我,“这桩生意妙极了!”当时我就想,和父亲拉了勾,生怕他反悔。
半吨重的煤大约高一米,呈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的五六筐就能搬完,当我满怀雄心使劲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气力,才八成满的筐子居然只轻微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边卸煤边说:“慢慢来,儿子。”
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郊区时,见农民日日的担着,轻描淡写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我的肩骨针扎似的疼,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胀红脸朝前走,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三趟过后,父亲看出我有些不济,把我换到前面的搬运位,并一个劲将吊绳往他那边挪,我已经没有争辩的余力了,原先我想多担些,让年迈的父亲轻松点,现在看来,我能咬牙完成已属幸运。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光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最后的第九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那时,我的肩头已磨出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肩头,疼得我嘴牙咧嘴,母亲把十五块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从此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我学会了节约,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搬煤,一次运送一里地才挣一块钱时,我心中涌起一股咸味,不只是汗,还有血的气息。学会爱他人,体及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

1.母亲把钱交给我时为什么我们感到内疚???

2.文中的作者有哪些收获???

3.读了这篇短文以后的感想???

1,内疚的原因有 本来作者自己要一人做,但最后父母都来帮忙,但自己得到了15元。(或者可以更深入,比如作者此刻才知道自己平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一刻他懂得了劳动得艰辛,为自己平时的轻描淡写感到内疚)括号内视情况,可以不写。

2,作者的收获可以从本文直接截取,如: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节约,更懂得了爱他人,体验贫困

3,感想可以自己自身情况结合文章本意自由发挥。

因为我觉得那不是我真正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