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圭,璋,璧,琥,璜六种祭器是怎么用的,各用来祭祀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10:24

玉礼器,即玉璧(含环与瑷)、琮、圭、琥、璋、璜六器(图7),至此时已全部亮相,从而结束了以往器形不全的局面,其形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最多且变化最大的是玉璧和玉璜,由以往或光素无纹或有简单饰纹的正统(规)形,发展为多种样式同时出现的新景况。其中孔内或边缘加饰对称龙凤等镂空雕纹图者,即所谓“出廓式”璧或璜尤引人注意(图8)。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山国王墓及陪葬坑中,曾发现若干书写器物名称的玉器,如其中玉琥作虎形(图9);“肉(即玉质宽度)大于好(即孔径)者”名璧,“肉好相等者”名环,“好大于肉者”名瑷等的发现,证实“六器”中的琥就是虎形玉器,“六器”中的璧及与环、瑷孔径大小的差别,完全符合《尔雅· 释器》对上述玉器的定名。
战国玉成组佩的式样、作用和内在含义,与春秋同,唯等级有别对成组佩玉器的组件数多少有异和形式有别。人形器中作人头或人面形之器已消失,所见皆写实和作整体人形,且一脱以往写实人与神鬼怪异同时出现的情况。其中舞女佩和中山国出土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头结角髻、身着花格长袍的玉人及玉童子骑兽等,不仅是新型器,而且对当时人物的造型艺术和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写实动物中,春秋时期一度不见的蝉、马等复又出现;其中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一件下托长方形玉板并为器座的圆雕加镂雕玉马尤为精巧(图10)。神异动物中,除有传统的龙和凤并作变形外,新发现一种似龙的螭,张牙舞爪,体呈“S”形,更富神秘感(图11)。战国玉器的最明显变化,是出现一种从殷商实用器中的演变而来的所谓“鸡心佩”,其形从圆筒形逐渐向扁平式发展,且两侧加饰扉牙等,并从实用器演变为崇武尚武之佩。此外,此时还大量制作立体的实用器皿,且品种大为增多,见者有玉奁、玉樽、玉羽觞(图12)、玉灯(图13)和玉印等,把玉器品种逐渐从礼仪玩赏物向实用工艺美术品发展。

在玉器中,璧是用于祭天的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