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析《母亲的故事》或《梦神》的艺术特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4:56:52

第一次知道《母亲的故事》,是在北师大的儿童文学课堂上,当时,娃娃脸的郑原老师用哀伤的口气简简单单地叙述了这个故事,我的心顿时有一种被击中和穿透的感觉!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大一新生,并不像现在为人父,但是,我确实被深深地震撼了,并对作者安徒生有了另一种认识。
我很小就知道了安徒生。我有一个爱书的父亲,在我还没上学时,他就为我准备好了整整一书橱的世界名著和童话。由叶君健翻译的16本《安徒生童话全集》,在小学一年级之前,就被我不知道翻了多少遍。我还经常将改良纸蒙在书上,描书里的安琪儿和仙女。有关安徒生传记的连环画,我也读过许多种。不过,说心里话,上大学之前的我,并没有把他当成“童话之父”,除了《海的女儿》、《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梦神》等有限几篇童话,其他童话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有些童话,比如《幸运的贝儿》、《踩着面包走的女孩》,我看了N多遍多没看懂,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并且,我发现我周围的孩子也有同感,上小学二年级时,我曾经问过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女生(在当时的我眼里,她是个有学问的人,因为她看得懂《红楼梦》)安徒生童话好不好看,她摇摇头说:“难看死了!”我已经记不清楚这个女生的名字和模样,但是,她的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那时的我认为她说得对——安徒生童话确实没有《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好看嘛!
但是,《母亲的故事》却改变了我对安徒生的看法:一个母亲,为了寻找回她那被死神抱走的孩子,把甜美的歌喉送给了夜神,把明亮的眼睛献给了湖泊,把一头秀发赠给了树林,让荆棘深深地扎进胸膛……历经磨难,她终于到达了死神的乐园,可是,当死神让她看她孩子的未来时,她因为害怕孩子的命运会被“忧愁和贫困、苦难和悲哀”所缠绕,便哭泣着让死神抱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每次读完这篇童话,我的心都会流血。在故事中,母亲的爱与现实的残酷进行了血淋淋的交锋,最终,是无情的现实胜利了,爱,只能陷入永久的凄苦、无奈与折磨之中——虽然作者在结尾处用母亲向上帝祈祷的情节将爱的痛苦进行了淡化。第一次读完这篇童话时,我仰头问冥冥中的安徒生:“童话,你怎么可以这么写?”从此,我对童话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童话,并不完全是甜美、热闹和搞笑,它也可以有忧伤、真实和残酷。据我观察,真正的童话作家,往往是一些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他们不认同现实世界的那一套游戏规则,他们在内心中保存着一份童真并我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