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舞于庭是啥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9:03:26
论语八佾第三第一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季氏,春秋末期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贵族,也称季孙氏。当时,鲁国季、孟、叔三家,世代为卿,权重势大;尤其是季氏,好几代都操纵着政权,国君实际上已在他们的控制之下。鲁昭公曾被他们打败,逃往齐国,鲁哀公也被他们打得逃往卫国、邹国和越国;到鲁悼公,更几乎只挂个国君的空名了。
至于”八佾舞于庭“而激起孔子愤怒的这个季氏,究竟是季氏的哪一代?上述原文中没有说明。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这个季氏,可能是昭公,定公时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而且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64人的大型舞乐队,孔子是站在维护奴隶制的立场,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所以他谈到季氏的时候,就愤怒的说”八佾舞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就是说: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通译】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周王八行方阵的乐舞规矩在庭院中舞蹈。这个可容忍,还有哪个不可容忍?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通译】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撤祭时演奏乐曲《周颂•雝》。孔子说:《雍》“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诸侯相拥陪祭,天子肃穆主祀),这样的歌辞,怎么取用在这三家的厅堂上呢?

【解义】
其一,礼是等级。西周从殷商的神性社会走向人本社会和人治社会。人治社会需要依靠严格的等级秩序来维护,礼治实质是等级秩序的外化。纵览中国古代社会,周秦战乱,礼乐崩坏,自汉朝开国重建朝纲礼仪之后,历朝效仿,至宋明清,礼法日严,若有僭越,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发配株连。
其二,礼观人品。鲁桓公有四子,长子继位后,其余三子封为卿,后来合称三桓。鲁庄公卒,庆父兴乱,历闵、厘、文、宣、成、襄、昭、定、哀、悼、元,近250年国无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