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隐公元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20:42:23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那个,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啊?谢谢!
我只要字面上的简短翻译就够了。因为是给别人看的。

春天,正月,鲁隐公元年。
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结盟。
夏天,五月,郑伯在鄢攻克段国。
秋天,七月,周天子派遣宰咺以为使者来归顺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在宿和宋人结盟。
冬天,十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死。

(1)经:元年,春王正月。
新君即位之首年,必朝庙告朔,行即位之礼,故史书“春王正月,公即位”。今不书即位,盖隐公不行即位之礼也。鲁惠公娶于宋,曰孟子,无子。故再娶于宋,曰仲子,生桓公。隐公乃继室声子之子。按周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故桓公当继惠公为君。因桓公年幼,故隐公立,摄君位,以奉桓公。虽朝庙告朔,然其志在让桓,故不行即位之礼,史亦不书也。王正月,周王之正月也。古时,改代则改月也。周之正月,商之十二月,夏之十一月也。今之农历,乃夏历也。元者,始也;正者,长也。古人多不言一,首年言元年,一月言正月,此古人之习惯也。或以“元”“正”为说者,皆牵强附会之辞也,不可取。

(2)经: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此私盟之始也。公者,鲁隐公也。邾仪父,即邾子克也。名克,字仪父。蔑,鲁地名。又名“姑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邾,曹姓,子爵。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也。时为附庸小国,《左传》云“未王命,故不书爵。”是也。后从齐桓公,始进爵为子。附庸之君,同于天子之元士,史之书例应称字。《左传》以书字为“贵之也”,非也。此但书月,而不书日者,史有详略也。《谷梁传》以不书日为义,非也。《春秋》不以文害实也。故凡以日月为褒贬者,皆牵强附会之辞也,不可取。下同。

(3)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郑,姬姓,伯爵。周厉王之子,宣王同母弟桓公友之后也。书“郑伯”“段”,书“克”,此为两君之辞也。明段之强,如两君相争也。段为庄公同母弟。按书例,不书公子,应书弟。因经以两君之辞书之,故不书弟。如《公羊传》以段不书弟为当国,谬也。克者,胜也,亦两君之辞也。《公羊传》《谷梁传》以克为杀者,非也。段出奔于共,后与卫公子州吁为比,庄公焉杀之?后庄公有“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口于四方”之语,怎么能以杀解克焉?《左传》云称“郑伯”,讥郑伯失于教也,此亦非也。若不讥,史当何书?据事而言,郑伯或有失教之责,然以文而言,此义不可得也。《左传》又以段不书出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