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中的“英特纳雄耐尔”是什么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17:35

“英特纳雄耐尔”,外文的音译为“共产主义”。《国际歌》中唱道:“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这个口号的提出,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在极端黑暗的法国巴黎,血雨腥风中掀起了狂飙,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了。然而,它仅仅战斗了72天。 巴黎公社战士的热血,激怒了一位名叫欧仁·鲍狄埃的青年诗人,他流着泪水从地上爬起来,用战友的鲜血写出了悲壮的《国际歌》词。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呐喊,是沉睡的人类社会夜幕中的一道耀眼的闪电,呼唤着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巴黎公社失败后,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博士在伦敦振臂高呼:“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他的名字叫马克思。他认为“英特纳雄耐尔”实现的解放,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解放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在他和战友恩格斯的召唤下,《共产党宣言》诞生,并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宣告:让统治阶级在“英特纳雄耐尔”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苦难的劳工,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出路在哪里?“巴黎公社”的事业谁来继承?

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的《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

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6月,《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了瞿秋白从法文译来的词和简谱的《国际歌》,这便是我国最早能唱的《国际歌》。瞿秋白将法文“Internationale”(国际)一词音译为“英德纳雄纳尔”,如此,词和曲和谐地融为一体,朗朗上口,使《国际歌》在社会上得以传唱起来。

而我们今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