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辉煌的失败?并简述影片的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54:29

党同伐异Intolerance(1916)

导演:
D·W·格里菲斯 D.W. Griffith

四个发生于不同历史时期,年代跨度超过2000年的故事组成了本片的故事情节。第一个故事叫做“母与法”。讲述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 第二个故事“耶稣受难”发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稣被门徒出卖,受尽折磨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第三个故事是“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发生在公元1572年的法国巴黎。天主教徒发动了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一对婚期在即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不幸。 第四个故事是“巴比伦的陷落”:公元前539年的中东,巴比伦大祭司因为与王子巴尔撒尔的恩怨,竟然在波斯大军来攻之际打开城门,巴比伦古国从此灭亡。

继《一个国际的诞生》后,格里菲斯用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现偏执这一主题。影片使用了史无前例的剪辑手段,四个故事之间,不是讲完一个接着再讲一个,而是被分割成细小的片断,再经过重新排列后交替出现,其间只以一个母亲摇晃摇篮的镜头作为过渡――艺术上的探索性使之成为非线性叙事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这种过于先进的电影理念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但是票房却惨遭失败,所以说《党同伐异》是辉煌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