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学是什么学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0:42:55
请问因明学是什么学问?

因明是古代印度佛家五明之一。五名所指如玄奘法师所云:“一声明,释古训字,诠目疏别。二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名针艾。四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1][1]。此五明有层次之别。因明初为佛家论义之方便法。其用于与其他各派、甚至是大小乘之间的辩论。在佛家因明产生之前,古代印度已有的学问一般称之为正理。正理思想首先由小乘开始研究。佛家有关因明的第一部著作是由法救著的《论义门论》,此书已失传,据说与龙树菩萨的《方便心论》相似。此后到弥勒、无著的大乘时代他们觉得正理思想可以采用,因而改造为佛家之因明。因明这一词语就首先出现在无著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中。在无著之后,世亲又继续发展因明,并著有《论轨》和《论式》两书。因明发展至此,虽直承正理,但与佛家根本教义相融合,他们已经开始将因明与内明相辅发展。这是弥勒、无著及世亲共同努力的结果。

因明发展至世亲再传弟子陈那时,就开始具有了量论的性质。因此,因明也分为古因明和新因明。陈那(意译为大域龙,约450----520)生于南印度的婆罗门,后出家随世亲学习大小乘经典。陈那一生有许多文论,其中关于量论因明学主要的著作有《观三世论》《观总相论》《观境论》《因门论》《取事施设论》《因明正理门论》和其晚期在许多小品论文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而成的《集量论》。其中《因明正理门论》和《集量论》后世影响最大,这两部著作各有偏重。《因明正理门论》主要讨论“立”和“破”的问题。《集量论》是陈那的晚期著作,这部大著与早期的《因明正理门论》有极大的差别,《因明正理门论》较少讨论量,而《集量论》则主要讨论的是量,并且在这部著作中陈那将获取知识的方法分为现量和比量。在《因明正理门论》中主要讨论的“立”“破”问题在《集量论》中则归为比量部分。从陈那的《集量论》中可以看出陈那晚期已完全突破了古因明单纯论义的性质,而成就了量论因明学。所谓量论是古代印度所特有的认识论。古代印度各派都有自己的认识论体系。量分为所量和能量,所灵指认识对象,能量指认识能力,以能量见之所量当下的结果即是量果(量的结果),而关于量的知识即为量论。因明发展至陈那时代,陈那将因明与佛家量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佛家所独有的量论因明学。

一切世出世间的学问都归纳为五明之中,五明之一的因明属于共同学问。可称其为“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