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百二秦吴终属 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简要说明这两个典故并揭示积极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02:11
简要说明这两个典故,不要太长的,后面是揭示积极心态对成就事业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副励志对联, 主要就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破吴」两件史事,说明有志者, 事竟成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是主题,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是史事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是主题,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史事

......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秦军消灭六国, 独吞天下, 军力之强大可想而知。但项羽自幼立志复国(楚), 甚至希望取秦而代之。 他召集了以前楚国的遗民(江东父老)而组成军队, 几经转折, 最后背水与秦兵死战。 项羽破釜沉舟, 表明了「有进无退」的决心, 结果军心大振, 上下一心, 於钜鹿一战全歼秦军二十万。 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 应该不用细说了吧?
主要就是说越国本已亡国, 但凭著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著想, 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 还在最后一雪前耻, 反灭了吴国。「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知错能改, 比只懂批评而毫无建树的人有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205.html

这是颜迈为了赞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张于蒲的书斋——聊斋中。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败后励志,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使百二秦关都归楚所有;
苦励心志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这是颜迈为了赞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张于蒲的书斋——聊斋中。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