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壤孔性、结构与耕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4:58:02

1、土壤孔性

土壤孔隙是指土壤中大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各种孔洞,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或孔度)。

2、土壤孔隙的类型与特性

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根据孔隙中的土壤水吸力大小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非活性孔隙,也称无效孔隙、束缚水孔隙或微孔隙,是土壤中最细的孔隙,当量孔径小于0.002mm,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毛管孔隙,当量孔径为0.02~0.002mm,由于此种孔隙的毛细管作用非常明显,所以称为毛管孔隙;通气孔隙,孔隙的当量孔径>0.02mm,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排出土体,或下渗补充地下水,成为通气的通道。通气孔隙可分为粗孔和中孔,前者有利于排水,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后者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通气孔隙的多少决定土壤的通透性能。

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孔隙状况为“上松下紧”的土体孔隙构形。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农业耕作措施等。

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土壤中常见的结构体有以下几种:(1)块状结构体和核状结构体,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边面一般不明显,外形不规则,结构体内部紧实,俗称“土坷垃”。块状结构的土壤常形成较大的空洞,加速了土壤水分丢失,幼苗不能顺利出土,一般采用适时耙耱或冻融作用使之破碎。(2)片状结构体,薄片状,常出现在犁底层,成层排列。旱地犁底层过厚,对作物生长不利,而水稻土应有一个具有一定透水率的犁底层。水旱轮作和深耕是改造和加深犁底层的良好方法。旱地表层常出现土壤结皮,对作物不利,消除结皮的办法是适时中耕。(3)柱状结构体和棱柱状结构体,纵轴大于横轴呈直立型,棱角不明显的为圆柱状结构体,棱角明显的为棱柱状结构体,大多出现在粘重的底土层、心土层和柱状碱土的碱化层。根系难以伸入,通气不良,易漏水漏肥。常采取逐步加深耕层,结合施大量有机肥料进行改良。(4)团粒结构体,近似球形的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一般在耕层较多,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改良土壤结构性实际上是指促进土壤团粒结构体的形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