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过去如今不一般。自从实行大包干,弯弯都变成了米粮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0:14:29
这是一首陕北歌谣,它表达了弄名淳朴的喜悦之情。请分析农村出现变化的原因。

  大包干改革,本质上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原来一切田亩包括“十边”等地,除少数允许用作农民的自耕地外,其余全都是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种植什么,收成多少,完全按照上级指令性计划安排。所有农活则由大、小队干部作主,集体化作息,大寨式记工。农民家庭成年人口作为社员,就如同工厂的工人一样,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经营权和管理权。大包干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原来人民公社的这种共耕制、集体劳动制等改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施大包干改革以后,由于田亩到户,责任到户,各家各户均取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因而,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在其他投入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不光粮棉等农作物生产出现了非常喜人的变化,而且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过去一年365天天天有活干,没活也要找出活来,但不少是应付检查和脸面的形式主义的劳动。而大包干以后,劳动的时间及周期则明显缩短,一年的农活大约三来个月就干完了。于是,农民们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经营其他副业甚至进城打工的自由。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安徽凤阳的小岗村,通过先人一步的契约式大包干改革,仅几年时间就一举解决全村人口的衣食温饱问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岗村的这个大包干经验在全国农村推广以后,从1979到1990这10余年间,不仅逐步缓解了一直令国家领导人揪心的粮食短缺的压力,而且还由“吃粮难”一度转而成为“卖粮难”。于是,粮食市场逐步放开,粮票随之取消。从此,中国10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以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