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央行上调“三率”的组合拳的经济效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7:34:18
这是货币银行学的一条论述题,要具体一点。

无论是升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扩大人民币波辐,作用也不是太大,物价,房价,股价均继续上涨。只是530提高印花税才令股票价格出现大辐下跌。

防止经济过热

中国财经报

“出尽利空即是利好”?

5月18日晚央行“破天荒”地宣布,从5月19日开始同时上调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放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空间,当时就有不少经济学家预测:虽然同时采取三种措施控制经济过热,在央行调控历史上绝无仅有,但由于加息幅度小于早前的市场预期,因此对证券市场的实际影响有限,而且由于同时出台三项调控措施,市场甚至可能会出现“利空即是利好”的盲目乐观心态。

果不其然,周一沪深两市受央行调控措施影响,大幅低开,但上午即出现强劲反弹,收盘时上证指数报收于4072.23点,上涨1.04%,深成指报收于12267.22点,上涨1.38%——“全国人民要挣钱的火焰真是浇也浇不灭啊!”闽发证券一位分析师发出如此感叹。

经济学家谢国忠也认为:“此次调控对整体经济和市场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心理层面的作用。”

三措施相互“牵制”?

对于央行此次出台的三项调控措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最主要的目的是针对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但具体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却似乎有矛盾之处——央行此举用意何在?

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一是控制过快的贷款增速和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月份贷款同比多增10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长25.5%,增速较一季度回升;二是通过提高存款基准利率,减缓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搬家”的速度;三是控制通货膨胀率——3月CPI上涨3.3%,虽然4月CPI环比涨幅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今年3%的通胀警戒线。

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的在于削弱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加强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

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则是为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看,上调存贷款利率,对大部分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