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被收录在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1:23:39
急用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传说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但此诗是否系曹植所作,至今仍有争议。
《七步诗》
【魏晋】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扩张自己的势力,大举剪除异己,特别是对其构成威胁的兄弟。曹丕在逼死了萧怀侯曹熊之后,又准备对临淄侯曹植下手。后虽经其母卞氏多次劝阻,曹丕没有立即杀掉曹植,但仍以七步成诗来为难曹植,以作定罪。可是,才思敏捷的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居然出口成章,七步之内即吟出了《斗牛诗》:“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一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曹丕虽惊,却以“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为由,又以《兄弟》为题命曹植“应声再作诗一首”。曹植略加思索,应声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首感人的七步诗使曹植避免了杀身之祸。
  有关七步成诗的事,陈寿的《三国注》及裴松之的注释均没有记载,《曹子建集》中也没有收录。最早的记载见于《世说新语·文学》中:“文帝尝令河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一作“鼓”)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此诗之妙在于以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