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有关人生价值实现的文章,经验等相关的东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1:47:48
再下在写关于此的论文

你可以在百度搜索啊 我帮你搜了下
找两篇给你~!

一、价值与人的价值
人生价值问题,是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是个人最富哲理的思考形式。自觉思考人生价值,不仅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且是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先决条件。要了解人生价值,我们得从价值开始。

价值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它广泛运用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学、美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亦有着不同的定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领域里,马克思讲的价值是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而哲学上讲的价值,林林总总,而我们最容易接受的,是价值往往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恩全集》第19卷第406页)。可见价值首先体现的是外界事物与人们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所以,考察价值必须从主体的需要与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特定需要这两个方面入手。

客体方面,某种事物对人有用,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对特定的主体有意义,这种事物相对特定的主体来说,就是有价值的。我们说某事物有价值,就是说它对人有用。如面包可以充饥,棉衣可以御寒,书籍可以育人等等,它们对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因此,从客体方面讲,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体对主体是有用的,它就是有价值的。

主体方面,特定的主体又确实需要这种事物所提供的效用,并且进行了实际的享用,这才能使客体的有用性得以显示,得以发挥,得以实现。我们说某事物有价值,就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在主体不需要或即使需要但暂时没有享用时,客体的价值仅仅是潜在的或可能的。只有主体有现实需要并且实实在在地享用了客体提供的效用时,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发生实际联系时,客体的潜在价值才能变为现实的价值。如前所述,面包可以充饥,但放在一个饱汉子面前,它将暂时排不上用场;棉衣可以御寒,但在夏季节只能放箱子;书籍可以育人,但对那些庸庸碌碌、对书籍持反感态度者,它也就成了无字的天书,把价值隐藏在发黄的书页里。这时,它们的价值都是潜在的。因此,从主体方面讲,价值又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性。总之,价值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