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有那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8 10:18:41
家中有糖尿病人,可又比较喜欢甜味食品.

我在一家商店里见有一种混合甜味剂.

请问:目前有那些甜味剂,各有什么特点\副作用?
在那里容易买到?

1 甜味剂的分类

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2 甜味剂的构性关系

1898年,Sternberg首先报道了化学结构与甜味的关系,他推测,甜味和苦味与羟基和氨基的作用有关。甜味分子和苦味分子大体上没什么不同,而且不受立体几何构型(双键位置)的影响。1914年,Cohn的《有机呈味物》一书中列举了上千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他们的味道。他发现多羟基化合物和D型氨基酸经常是甜的,而高度硝化的化合物常常是苦的;在一个分子中引入氯原子常会诱导产生甜味。他认为要激发产生一定的甜味,分子中必须引入生味基。Cohn还发现,在同系物中,甜度和分子量之间成反比关系,对此他提出两点解释:一是随分子量增加,水溶性下降至不溶,以致甜味消失;二是生味基在只含少量化合物的系列中很重要,而在含大量化合物的系列中却不怎么重要。五年以后,Oertly和Myer根据Witt的染色理论提出一个甜味物质分子必须含两个部分。即一个生甜基和一个助甜基。其中生甜基必须是一组能与助甜基结合产生甜味化合物的原子。否则该化合物不具有甜味。曾广植等(1982)提出了六个生甜基和九个助甜基。这为AH-B生甜基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通过Ellis等人对糖和糖醇的受体作用机理的研究得出在甜味剂浓度与其甜味响应的关系上,糖和糖醇表现出线性函数关系。而高强度甜味剂则表现出双曲线函数关系。通过甜味剂构性关系的研究, 曾广植(1990)提出开发一种卓越的、低热量的,又具有类似蔗糖的各种性质的甜味剂是甜味剂未来发展的目标。

3 甜味剂的作用机理

甜味是通过刺激动物的味觉而感知的。甜味是甜味化合物与甜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符合巴甫洛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