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为什么不再写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59:40
请问沈从文为什么从四十年代起就停止了写作,一个如此优秀的作家,一个如此有风格的人,应该有很多东西写啊。而且从他一些文章中看,他是还有很多作品要写的,有的作品还只完成了第一部分,好些作品没有结尾,对这些问题,作者本人想来是知道的,有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就不完成呢?这是多大的损失和遗憾啊,特别是《长河》和《凤子》,读完真让人可惜。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文学,沈从文完全缺席。此前他曾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二十多年时间,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因为他“美化落后”、“诗化麻木”、因为他的作品曾被人斥为“反动文艺”,所以沈从文不得不放下了笔。
一个作家正当创作的盛年,却不得不嘎然中断自己钟情的文学事业,个中的幸酸和失落感是可想而知的。沈从文为此曾选择过死亡。四十多年以后,当时的一切喧嚣都归于澹定,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曾有过这样平静的回忆:
“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月,沈从文不开心,闹情绪,原因主要是郭沫若在香港发表的那篇《斥反动文艺》,北大学生重新抄在大字报上。当时他压力很大,受刺激,心里紧张,觉得没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险刀片自杀,割脖子上的血管……
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糟的,现在想来不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从此,沈从文不得不从他热爱的文学创作转向文物研究。起初的几年,沈从文感到孤独和无望,他在历史博物馆每天上班下班,做做讲解员之类的工作,有时还要去做冲女厕所等较苦累的活。沈从文当时曾十分感慨:“关门时,独自站在午门城头上,看着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风景……明白我生命实完全单独……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我看过一点有关沈从文的事情,好像是在四十年代,他受人误解很深,其中不乏当时的名家,但具体是哪些记不太清楚了,他的思想压力就很大了。解放后,有人劝他写点什么东西,他也尝试写过,没有完成。然后到了文革的时候他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