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滋味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5:11:57
钟嵘的“滋味”说

南北朝梁钟嵘提出的有关诗歌形象性的理论。《诗品序》: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有“滋味”,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即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去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果“理过其词”,缺乏形象性,就会“淡乎寡味”。前此,陆机、刘勰等虽也曾以“味”论诗文,但都不如钟嵘阐发得这样系统。此后,唐司空图进一步提出能辨“诗味”才能“言诗”的主张,要求诗歌具有妙在“咸酸之外,而非意尽句中”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从而由“滋味”说进入“意境”说,对以后的严羽、王士祯、王夫之、刘熙载、王国维等,都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