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臭无声,至精至奥,不得董子发明 何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05:32
关于《春秋》大一统以元统天之义,康有为发明甚详,其于《春秋董氏学》一书中发挥董子以元统天之义曰:

"《易》称‘大哉乾元,乃统天',天地之本皆运于气。何休谓:‘元者,气也。'《易纬》谓:‘太初为气之始。'《春秋纬》:‘太一含气,布精乃生阴阳。'《易》:‘太极生两仪。'孔子之道运本于元,以统天地,故谓为万物本,终始天地。孔子本所从来以发育万物,穷极混茫,如繁果之本于一核,萌芽未启;如群鸡之本于一卵,元黄已具。而核,卵之本尚有本焉。属万物而贯于一,合诸始而源其大,无臭无声,至精至奥,不得董子发明,孔子之道本殆坠于地矣。"

中的:
属万物而贯于一,合诸始而源其大,无臭无声,至精至奥,不得董子发明,孔子之道本殆坠于地矣。"

是对元的阐述

关于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元”的概念,先贤及时贤有不同的理解.元有本原之义,但不能理解为宇宙本原或者元气,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概念的开始.元具有开始、开端的意思,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开始、开端这一点上,就丧失了董仲舒元哲学的本来含义,而这一点恰恰被学者所忽略.元是存在于天地之前的一种本原性的秩序,它强调“始”、“微”、“正”,强调君主在天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道德动机.元囊括了整个天人体系,天人体系的本原是元,元同时又涵盖了一切秩序

按:董子以为孔子作《春秋》变一为元是以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基始,宇宙万物只有确立了此本体基始,宇宙万物的生成在时间上才会有始有终,即在宇宙万物生化的意义上才会有一合理的完成过程。如果宇宙万物没有被圣人确立本体基始,宇宙万物将处于一荒谬错乱的状态,而不能实现其合理的有意义的生成。在董子看来,作为本体的元是人为宇宙万物所设置,人把元置于宇宙万物之前即意味着处于自然状态的宇宙变得合理而可被理解,无意义的人类历史变得有意义而获得价值。如此,宇宙不再是自然的宇宙而成为人文的宇宙,历史不再是荒谬的历史而成为有意义的历史。公羊家置元于宇宙万物之前,不只是要为宇宙万物设立一本体基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设立此一本体基始使宇宙万物义理化、人文化,使人类历史意义化、价值化。故公羊家所谓以元统天,就是用元去变自然之天为人文之天、义理之天、意义之天、价值之天。通过此一变,作为天之端的"春正月"之"春"就不再是自然四时之首的春,而具有了人类历史中实现大一统理想的政治意义,即《春秋》置"王"于"春""正"之间,"春"(被元所统的意义价值之天)就成了"王"实现大一统王道政治的形上依据了,而"王"所制定的"正月"也因"春"被意义化、价值化而具有了形上一统的意义("春正月者继天之所为而终之也。。故董子曰:"《春秋》之序辞也,置‘王'于‘春'‘正'之间,非曰(岂非曰)上奉天施(依以元所统之意义价值之春)而下正人(制正月),然后可以为王云尔"。可见,此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