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曹刿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3:58:07
刚刚看到侄子在读《曹刿论战》,也拿起来重新读了一下,突然有些疑问在心中,请大家赐教。
一:曹刿何人也?(查了点资料,说是他是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凭什么 他“请见”,鲁庄公就会见他?
二:他凭什么问鲁庄公何以战?
三:他和鲁庄公战前的对话中并没有关于这次战争的任何问题,鲁庄公为什么会同意带他同去,而且是“公与之乘”?
四:长勺之战时鲁庄公就没有带其他的谋士了?为什么要对曹刿言听计从?(战争又不是儿戏,不可能让鲁庄公去试一试曹刿的这些计谋能不能行。)
五:反观当时拥有管仲的齐国,这些战中毫无计策。为什么?
糊乱想到的问题,大家见笑了。
他们战前的对话只是曹刿的政治主张,并不能代表曹刿在战争方面的才能。可能是我太钻牛角尖了。

我个人觉得你这五个问题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就是以曹刿卑微的身份和地位何以能得到鲁庄公如此的器重甚至对他“言听计从”。

其实,纵观历史上春秋战国时关于国君的记载,特别是关于“明君”的记载,我们就不难看出,处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过度阶段的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国君们并没有多大的权威,更没有很大的架子。只是孟子这一个人,就“教训”过很多国家的国君,而且那些国君听了他的教训,也都是必恭必敬的,即使心里不痛快,也没有表现得很过分。

同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有军事和政治头脑的“贤士”是非常受尊重的,上至国君,下至黎民,对他们都是很敬佩的。因为那样的社会局面需要这种人才,应该说是急需这种人才!所以曹刿虽然没有什么权势,出身也不见得很高贵,但他有“真本事”,能在鲁庄公面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庄公一定会非常重视他的。

至于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是否带了其他的谋士,是否真的对曹刿的每句话都言听计从,我觉得那倒不一定。因为曹刿论战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强调曹刿的政治和军事主张,当然就要写他成功的、正确的主张,至于其他的部分则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计了反而会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构思。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知道能不能让你满意。

这个就不是很清楚了,也许是因为曹刿的政治主张非常令鲁庄公满意,而且庄公又了解到曹刿对军事也有一定的研究,在主观上就认为他的军事主张也错不了。不过应该没有文章里写得那么夸张,就像你说的,鲁庄公作为一国之主,不可能愿意付出战斗失败的代价去考察曹刿的才能,所以我猜测他应该是带了很多的谋士将领一同出战的,以防曹刿在军事指挥上出现重大错误。然而事实却是曹刿的军事才能并不比政治才能差,他的指挥使得鲁军大获全胜,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文章才被写出来的。所以才没有鲁庄公另做准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