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少数民族加的尊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59:54
我就知道尊号的地一个字是“世”共三个字

唐太宗统治时期,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可汗,是游牧民族对其首领的称呼。代表性的是蒙古族,不过契丹好象还有藏族也接受可汗这个称谓。在中原强悍的时期,尤其是唐代李世民时期等中原在军事力量占有一定优势的时期,对于关外的游牧民族可谓是四夷来朝,八方纳贡。那时这些游牧民族称呼中原的统治者就叫做天可汗。由于太宗相信“中国既安,四夷皆服”,所以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自东突厥灭亡以后,西北各部首领都来长安朝见,尊称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唐朝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主要是任命各民族上层首领担任地方长官,不改变原有民族习惯与生活方式。他们职务世袭,代表中央政府对当地进行管理。到太宗晚年,漠北地区各部又相继归附。为了方便来长安朝拜唐朝皇帝,他们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沿途设置驿站68处,备有马匹与食物供应往来使者。太宗表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各少数民族也把太宗当成了自己爱戴的可汗。

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
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

唐太宗

天可汗

天可汗

是“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