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17:39
如果有答案..能否每一种形式都展开来说两句话..让我能明白..
如果有答案..能否每一种形式都展开来说两句话..让我能明白..

除了 傩乐 这种形式以外..还有吗???

在古代的礼乐制度中,傩乐 是傩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古代社会中的一 种礼俗。基此,可以说傩是儒家思想形成以前长期社会文化 实践的遗存.
http://nuoculture.jxnews.com.cn/system/2005/05/27/002017467.shtml

两周礼制与《诗》之结集历程:http://www.sxu.edu.cn/yjjg/sjyjzx/lunwen2.htm

“礼崩”和“乐坏”在当时都有着具体的事项内容,二者在礼乐制度的衰落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互为促进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使用乐舞普遍僭礼越规。动荡社会中,礼制残败,私家势力的发展,军功奖赏等因素使得一部分人的政治地位爆发式的显贵起来,随之而来的只他们在政治礼遇、个人享受等方面的爆发式追求,原来对天子、公卿、大夫、士各级用乐的种种等级限制,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和僭越,公卿甚至大夫、士也用起了天子之乐。解放后在河南发掘的郑伯墓和安徽寿县发掘的蔡昭侯墓,都是按照九鼎的等级埋葬,在蔡昭侯墓中出土的编钟至少有三组共二十九件。
第二,王官之乐走向民间。王室衰微,为宫廷专有的乐舞教育和乐舞演奏机构分崩离析了,一部分乐人由公室转入私家,另一部分则流转到了民间社会。他们挣脱呆板的宫廷雅乐的束缚,奔走到河汉乡野间,将本来就源于民间的乐舞重新还原到了民间,这与当时官学转为私学的风气也是一致的。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在民间迅速发展一样,王官之乐转入民间,也为这一时期乐舞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社会舞台 。
第三,乐器的发展对雅乐的冲击。礼书和《诗经》中提到的宗周时期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周代的“八音”也主要是用来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以钟、鼓、磬为主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