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为什么说是很经典的名字?什么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22:19:14

张文祥刺马案

  一百三十多年前,光天化日之下,两江总督马新贻突然遇刺身亡,朝野为之震荡,疆臣人人自危,举国侧目。慈禧太后惊奇的问道:“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此事甚奇。”李鸿章也曾表示:“谷山近事奇绝,亦向来所无。”由于案犯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含糊其辞,清廷曾一天连下四道谕旨,前后审案官员多达五十余人,长达半年之久不能结案。于是各种传言风闻迭起,飞短流长,更使得案情扑朔迷离,后人将之列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话说1870年8月22日(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来到督署西边的校场,循例阅射。(由于原总督衙门被太平天国改为天王府,太平天国失败后,天王府被曾国荃一把火烧为灰烬。马新贻调补两江总督,总督衙门尚在修建中,故而只好暂借江宁府衙门作为总督衙门。当时阅射的校场实际上是江宁府的校场。江宁府衙门在现今的南京内桥南首,中华路北段西首。校场即在衙门的西边,也就是现今的南京市第一中学一点地方。)马新贻身着黼黻袍褂,头戴翎顶朝珠,大摇大摆地迈着靴步,煞是威风。校场有箭道直通督署后院西便门,来往皆可步行,无需乘轿。上午10时左右,马新贻首先阅毕,先行从督署后院西便门步行回署。旗牌在前引道,后有众多扈从随侍。每年一度的总督阅射,是当时江宁的一大盛典,允许百姓参观。因此马新贻回署的箭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就在总督回衙途中,只见一人快步走至马新贻面前,打千请安,忽然右手就从靴筒中取出匕首,亮光一闪,便刺进了马新贻右肋。马新贻啊呀一声,声音未落,已扑倒在地。跟随差弁方秉仁迅速上前抓住刺客的辫子,夺过匕首,其他差弁一拥而上,将其扭住。中军副将喻吉三听到呼喊,急忙赶到,喝令将凶犯捆缚。刺客却是并不逃跑,操着北方口音高声嚷道:“刺客就是我张汶详。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说毕仰天狂笑,从容就缚。家丁张荣急忙扶起马新贻,见其面如土色,双手紧抱胸部,萎缩着身子,众差弁忙将其抬进督署。江宁将军魁玉、江宁布政使梅启照以及司道各员闻讯后,即刻飞奔督署探视。伤口深至数寸,血迹模糊。此时马新贻已经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生命垂危。马自知命不能保,便口授遗疏,令其子毓桢代书,请魁玉代呈朝廷。他悲哀地说:“伏念臣身经行阵,叠遭危险,俱以坚韧固守,幸获保全。不意戎马余生,忽遭此变,祸生不测,命在垂危,此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