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与外功的定义及训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52:41
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有一集中,孔庆东教授说:
“霍元甲的武功好,是指他的外功好,不指指他的内功好。
他的外功好到一拳可以打出1000斤的力量。把别人打伤的同时,
自己的内伤也不小。
但我始终不清楚内功是怎么修练出来,外功又是怎么修练好的?
请专家帮我解释,好吗?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功的解释是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功夫;外功的解释是锻炼筋、骨、皮的功夫。
大家都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是一个武侠迷,但他不是武术家或者武术练习者,所以他的话不能代表武学理论。
其实在我国古代,武术是没有明确的内功、外功之分的。直到明末,黄宗羲、黄百家父子提出内家拳,才有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分别。到了清乾隆年间,苌乃周将武术中的健身养生和技击应用分开,大家才形成了内功和外功的概念。
但是不论是少林还是武当都注重内外兼修,只不过是相对而言,一个为外,一个为内。
内功的修炼通常就是气功的练习(内练一口气),讲究呼吸吐纳,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渐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目的。现在很多老年人练习的体育运动就是这个道理;武术中可以提高耐力、战斗力和极强的自我保护作用等。
外功的修炼一般就是指抗击打能力和体表硬度的锻炼,有时也有攻击力的锻炼,比如铁砂掌、插沙、打狗皮袋等,从而达到锻炼筋、骨、皮的目的。武术中可以提高体力、外部保护作用等。

首先,孔庆东不会武功,他不是内行,说的不见得就正确。他主要是研究武侠小说。

其次,外功一般是指外练筋骨皮的硬功,是靠强练某个部位而得到的该部位具有较强的抗击打能力或硬度,外功比内功容易练,但对身体有伤害,是练死练伤某一部位的肌肉和骨骼而形成的。比如铁沙掌之类的,是用手掌不断击打沙袋,并辅以药物,从而使手掌具有较强的硬度和击打能力。

内功主要是靠练气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