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比中餐更容易长个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3:36:06

更容易长肉吧,中国人的消化系统在哪放着,均衡搭配的中国饭最好的,西餐使人容易长胖,结果适得其反

当然是西餐.
世界各国由于所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经长时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反映在饮食文化上,则造就了风格各异的烹饪技术喝菜式。西餐一般指欧洲、北美地区人们传统饮食,它与我们熟悉的中餐有许多不同。

一. 中西餐的营养成分构成

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活动,需要的营养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据一些科技人员研究,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癌症等等都和目前人们饮食品种单纯有关,世界上营养不足的人仍有15% 左右[1] 而且,我们先人提出营养二字的涵义,实在和国外一些国家所用的 Nutrition 一词不完全一致,西方的这一名词指的是以滋养、养料的涵义为主,没有明确包含有中国古代的“营”字,“营”者谋取营运也,中医的营、卫、气、血之一也。

1. 中餐的营养成分

中国居民传统膳食是以谷类事物为主要能量来源[2] ,它所提供的热量约占膳食总热量的75% ,所提供的蛋白质约占蛋白质总量的66% 而动物性食品所提供的热量约占8%,所提供的蛋白质约占11% 。这样的膳食结构在营养学上称为高谷类膳食,它含有一定数量的蔬菜、水果,但由于中国居民传统的烹饪技术及对口味的要求,许多蔬菜在洗、切、煮等过程中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健康物质被剔除了。由于谷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不高,其氨基酸组成又不完善,这类膳食提供的蛋白质不仅表现为数量不足,其生理价值也较低,钙的摄入量不足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低,维生素含量不足也是这类膳食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膳食结构的调整,粮食消费量逐年下降,而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则呈上升趋势[3]。但是,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

为了改善传统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组成了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