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如何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7:41:05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原文】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俗译】
《易经》节卦关于“初九”的爻辞说:“不出户庭,无咎。”
孔子说:“之所以总有‘乱’发生,其乱之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处事说话谨守慎密,不乱出去,也就不会乱说话。”

君王(办事)不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办事)不周密,就会失去生命,重要的事做得不周密就成了祸害.

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

差不多这个意思。只是不要局限于“说话'二字。

<故事>:
相比陆贽的文章事业道德,他的名声却一直不够彰显,这固然有种种原因,却和他身陷一桩难以辩白的事件有关。陆贽殁后,固然有权德舆、韩愈作文赞颂,却也有人非议毁谤,唐传奇里就有一篇《上清传》,把陆贽描写为恃权害人,甚至豢养死士的权奸之徒。

事情还要从姜公辅说起,姜公辅是唐朝日南郡(今越南清化省)人,据说至今他的故乡仍然以出过这么一位大唐宰相为荣。姜公辅在泾原兵变后表现出色,被唐德宗拜为宰相,可是后来又对他非常不满意。唐德宗疼爱的女儿唐安公主在流离中死去,德宗很难过,想要厚葬,姜公辅上奏反对。德宗非常生气,对陆贽说姜公辅身为宰相却管这种小事,应该罢免,陆贽说事论对错,不在大小,姜公辅有辅弼之责,没有不合适。唐德宗说,你不知道,其实姜公辅根本不能胜任宰相,所以才借机沽直买誉。

这些话,以及史料没有记载的其他事情言论,都是德宗和自己私人秘书(翰林学士)陆贽讨论朝廷人事,属于秘密,别人谁都不知道,姜公辅自己也不知道。

后来姜公辅终于被罢相,降职为右庶子,右庶子是个陪太子读书的闲职,姜公辅很不甘心,总是活动着想换个有实权的官。据《旧唐书》说,陆贽出任宰相后,他又去找陆贽跑官要官,陆贽私下对他说:前任宰相窦参曾经几次建议给你调职,可是皇上都没有答应,说到你时很不高兴。意思是就别再白费劲了。

姜公辅一听,恍然大悟,上书请求辞职当道士。唐德宗一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