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主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9:05:01
关于老子信徒审案的一个故事,请问这是老子的什么观点或主张,略详细些。

当每件事情都过分的时候,它必然要被取消。

有一次,一个老子的信徒当上法官了。他在法庭上审理的第一个案子跟一个小偷有关。小偷承认自己偷过东西。案子很清楚——小偷已经承认,东西也找到了——但是老子的信徒对这个案子的处理方法和态度非常非常奇怪。他把小偷关了六个月,把被偷的人也关了六个月。

当然那个有钱人无法相信这一点。太荒唐了!他的东西被偷了,而他被判刑——这是为什么?

老子的门徒说:"因为你聚集得太多了。如果我现在追究问题的根源的话,那么是你招惹这个人来偷东西的。整个村里的人都很穷,几乎都在挨饿,而你却一直在积累财富。每件事情都有一个限度。所以依我来看:谁是真正的罪犯呢?——你才是真正的罪犯。整个事情是你起头的。那个小偷只是一个牺牲品。我知道他控制不了自己,那是他的错。但是你积累得太多了,而当财富过分被一个人积累的时候,那个社会就无法保持道德了,无法保持道德。小偷就会冒出来,就会发生抢劫,就会发生谋杀。就会发生各种各样不道德的事情——必然要发生。"

他的话没有人听。法官被革职了。皇帝说:"这太过分了。这个人很危险。总有一天,他会把我也抓起来——因为如果他追究更深的根源的话,他就会找到我。这个人必须被撤掉。"

但是老子的话必须听。因为他触到了整个疾病的核心:如果你聚集得太多了,就会有人来偷,它不是安全的。

保持在限度之内,保持平衡。过分贫穷是不好的,过分富裕也是不好的——过分是不好的。实际上,对老子来说,过分是唯一的罪恶。不要过分,不要过头,那么生命就是一种流动。生命是道德的。

是老子”不尚贤”的一部分主张: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还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结合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我要说的是~着篇文章所谓的”老子信徒”根本是胡扯,并非是继承老子思想,而是断章取义的胡说.....

老子的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衡"是其中的精华,万事万物产生于衡,思于衡,行于衡,灭于衡.衡是一种气,是整个寰宇产生的源.
在政治上老子的思想凝于四个字"无为而治",这四个字也就是产生于衡.
春秋战国这个纷繁的年代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土壤,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当时的百家争鸣都对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战争是其思想形成必备条件,面对战争,面对人民的流利失所,无能为力的他把起其政治理念转化为起思想寄托.
"无为而治"既是思想的进步与升华也是当时社会的倒退.
"衡"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在当时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过度的大变革时期这种思想一文不值,甚至是阻挡社会巨轮前进的大浪.
仅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实数巧合.

中国人的思想笼统的来说是来源于<易经>,<老子>思想也不例外.有意思的是<易经>中大家所熟悉的八八六十四卦,其大意其实都是好卦,他所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一种规律.而在每卦的规律中,你几乎都能看见所谓中庸的思想.所谓中庸并不是合稀泥,更不是捣江湖.所谓中庸,其实指的就是合适,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合适,合适才是最好.任何事情过了度就会是坏事,就不符合大道的演化规律,势必是要被淘汰的.
这个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外国你是听不见的。因为西方人的思想中没有中间的概念,他们始终认为,任何事情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应该的就是不应该的.而中国思想的博大就在于,它能够中和对与错两端的矛盾.让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