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诫子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8:03:30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你觉的文中哪一句话对你有启发?并谈谈你的理解.
急~~~~~~~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夫君子之行”一句总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两句分叙,以宁静修养身心,以勤俭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分承“淡泊”和“宁静”,淡泊于名利,淡泊因养德而成。宁静于心定,宁静因修身而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无……”两个双重否定句,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强调。强调“淡泊”是“明志”的唯一条件,强调其唯一性、重要性。淡泊不为俗务所蔽,方能志存高远;宁静不为喧嚣所动,方能致远不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迭进一句,强调“学”,“静”是“学”的内在条件,“才”是“学”的外在结果,“学”由“静”而成,“才”由“学”而得。“学”“静”“才”“学”四者之间构成循环因果,因静而学,因学而才,因才而学,因学而静。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但“静”却是根本。“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是“广才”的唯一途径,连孔子都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可以“广才”的唯一之途在于“学”,“学”与“志”又相因相生,“志”又是成学的唯一条件,胸无大志,难能成学,志乃学之因,学乃才之因。反之“才”是“学”之果。“学”是“志”之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无……”又是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学”为“才”之因。肯定“志”乃“学”之因,强调“志”,强调“学”,这两句承“淡泊明志”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过分懒堕,懈怠。懈怠因宁静涵